淮阳多病偶求欢,客袖侵霜与烛盘。
砌下梨花一堆雪,明年谁此凭阑干。
初冬夜饮。唐代。杜牧。 淮阳多病偶求欢,客袖侵霜与烛盘。砌下梨花一堆雪,明年谁此凭阑干。
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,偶而喝杯酒解忧愁,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,只有与灯烛作伴。
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,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?
淮阳多病:用汉代汲黯自喻。《汉书·汲黯传》: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,“多病,卧阁内不出”。后徙为淮阳太守,“黯付谢不受印绶,诏数强予,然后奉诏。召上殿,黯泣曰:‘……臣常有狗马之心,今病,力不能任郡事。’”求欢:指饮酒。
霜:在这里含风霜、风尘之意。与:对,向。
砌:台阶。
谁此:谁人在此。阑干:即栏杆。
参考资料:
1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675-676
2、杨佐义.全唐诗精选译注(下)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00:409
杜牧因刚直敢言,屡次进谏,多次被流放。唐武宗会昌二年(842),他四十岁时,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,被外放为黄州刺史,其后又转池州、睦州等地。此诗可能作于睦州。
参考资料:
1、肖剑.唐诗鉴赏大典.北京:长征出版社,1999 :1583
“淮阳多病偶求欢”,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,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。“偶求欢”的“欢”,指代酒,暗点诗题“饮”字,表明诗人愁思郁积,难以排遣,今夜只好借酒浇愁,以求片刻慰藉。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。第二句“客袖侵霜与烛盘”,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。天寒岁暮,秉烛独饮,形影自伤,愤悱无告,更觉寂寞悲凉。“霜”,不仅与“初冬”暗合,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。“客袖”已见乡思之切,“侵霜”更增迁徙之苦,只此四字,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。“烛盘”,则关合题面中的“夜饮”,真是语不虚设。寥寥七字,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、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。
上两句写室内饮酒,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:“砌下梨花一堆雪”,是独具匠心的。看来诗人独斟独饮,并不能释忧解愁。于是他罢酒辍饮,凭栏而立,但见朔风阵阵,暮雪纷纷,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。此处看似纯写景色,实则情因景生,寓情于景,包孕极为丰富。诗人烛下独饮,本已孤凄不堪,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,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。“明年谁此凭栏杆?”这一反问,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、思念故园的情思、仕途不遇的愤慨、壮志难酬的隐痛,是很能令人深思。
此诗首句用典,点明独酌的原因,透露出情思的抑郁,有笼盖全篇的作用。次句承上实写夜饮,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。第三句一笔宕开,用写景衬托一下,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,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。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,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,更觉音情顿挫,唱叹有致,使结尾有如“撞钟”,清音不绝。明胡震亨说:“牧之诗含思悲凄,流情感慨,抑扬顿挫之节,尤其所长。”玩味此诗,庶几如此。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 ...
杜牧。 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赠诗奚黄懿卿谑来献。明代。邓云霄。 书记翩翩清且嘉,偶携龙剑事张华。行吟常负囊中锦,同梦曾偷笔里花。白社径堪呼小友,青云犹许附名家。主人最是怜才者,岂似方回浪自誇?
狄梁公祠次匏庵韵。明代。王鏊。 歌中妩媚亦诚豪,覆体何人脱御袍。鍊石有方天可补,檿弧无验鬼空号。参苓入笼还为用,稂莠当阶不受薅。南望河阳如在眼,青山无限白云高。
下彭城而南微雨即事。明代。王世贞。 稍尽彭城山,悠然见清淮。微雨虽沾衣,能令山色佳。出没前后旌,浮云时与偕。浊酒两三行,聊以佐归怀。
应天长 访板桥旧院遗址。用康伯可韵。近现代。周岸登。 絮云翳日,烟柳断肠,羁游怕寻芳路。徐步青溪,不见春波照窥户。愁红舞,哀燕语。漫笑我、老怀空负。念佳丽,藉甚当年,忏情无绪。幽讨向何处。种菜编篱,花鸟竟谁主。呼起澹心难写,孤悰寄毫素。留灵琐,邀梦雨。对逝水、曼吟千度。蘸金粉、与画前朝,乱丝成缕。